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先贤 - 正文
刘景德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6-09-19 | 浏览次数:23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刘景德  男,汉族,1939年7月出生,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人,中共党员,初中学历。1956年~1957年在皋兰县委财贸部、皋兰县人行陈井营业部工作,1958年~1961年在临夏市人行刘家峡办事处工作,1962年~1970年在永靖县人行工作,先后任人秘股长、副行长,1971年~1972年在永靖县农业局任农技站、经营站站长,1973年~1980年在永靖县气象局工作,先后任副站长、站长、局长,1981年~1983年在永靖县饮食服务公司任经理(正科级单位),1984年~1986年在永靖县计划委员会任主任。

1987年~1989年在临夏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期间组织引进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新技术,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督察,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在临夏县以每年1万亩至1.5万亩的速度推进,连续3年全州地膜玉米种植现场会在临夏县召开,经过验收被评为全省第一。解决了临夏县海拔高、玉米不成熟问题,为临夏县粮食增产起到重要作用,并在该县群众奶牛养殖、增长群众收入方面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1990年~1997年任永靖县委常委、永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5年被州委任命为正县级干部,并于1995年~1997年主持县政府工作。曾先后分管农业、计划、财政、人事及县政府全盘工作。在永靖县政府工作期间,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跑项目、争资金,维修改造三塬电灌、黑方台电灌、拥宪渠等万亩以上灌区水利设备,确保了灌区大旱之年不减产。立足永靖实际,重视梯田建设,采取“水利部门规划、集中连片、先行试点”的方法,克服困难,以每年7千至1万亩速度推进,到1999年底永靖基本实现梯田化县目标。依据县情,创新进取,于90年代初在东西山区示范推广集雨节灌(121)工程,使示范区在抗旱方面成效明显,为以后大面积推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后形成“兴水改土打基础,集雨节灌铺新路,地膜覆盖夺高产,发展支柱增收入”的集体思路,全力推广集雨节灌工程,在东西山区普及到每户3-5眼井,结束了为东西山区群众送水的历史。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膜覆盖种植,尤在东西山区的试点推广,取得了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的条件下,仍有亩产700-800斤的可喜成果,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口粮及整体粮食吃紧问题。在地膜覆盖推广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并依据海拔、湿度、温度、地点等因素,进行测产,为下年指导地膜玉米在什么地方种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有关部门的抗旱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组织公路大会战,并经常深入工地,帮助群众缺沙等实际困难,基本实现了全县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刘景德秉性耿直,在分管人事工作时,严格按相关政策办事,曾也得罪过人,但其心坦然。关心群众,在发生滑坡、冰雹、旱灾时,深入实地查看、慰问,并向上级及时反映,争取、安排回销粮,稳定民心,努力做到了人口不外流。积极引进红富士苹果等新品种,为川塬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旱之年,组织部队、厂矿、机关单位为干旱山区群众送饮用水,深得群众好评。1998年任永靖县人民政府调研员。1999年12月退休。

(选自《永靖人物风采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