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春秋 - 正文
王全臣(传记)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6-09-01 | 浏览次数:16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王全臣,字仲山,湖北仲祥人,清进士。康熙四十一年任河州知州。王全臣目睹河州官吏腐败、人民生活贫困的现状,采取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澄清吏治等措施,使河州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四十六年清丈地亩,改村为会社,在河州四乡设109会;重新制定赋税制度,减轻群众负担;兴修北乡碱土川甜水渠、大苦水渠、小苦水渠等水利设施,浇灌良田;其中甜水渠长15华里,源取银川河,设五坝,灌田1620多亩;大苦水渠长10华里,取陈徐家头顶半山白家泉为源;小苦水渠,取墩沟泉水,沟上架木槽,引泉水过沟,大小苦水渠配套成系同灌一川。因苦水中含天然肥料,先以苦水灌田,继以甜水淘之,则黍之畅茂,非他处所能及。王全臣还制定一整套水规条约,不分贫富,按序灌溉,充分发挥水利效益,使灌区五谷丰登。

王全臣上书《土司条议》,痛陈土司锢弊,禁止土司僧人霸田占地,清除害民官吏,达到“今河之民,亦既安耕,服贡赋,保室子,室家宁矣,各羡美河之治。”河州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王全臣在任期间,建修书院,聘师讲学。每逢朔望,亲临书院讲授,奖优罚劣。康熙四十六年,王全臣调查访问,收集整理,亲自撰成《河州志》六卷。河州守备张祖淳为此志撰定的《序》中评道:“夫后之见此志者,以庶事之中,其最著为清地均粮,革除里役而已。九章既成,有目者美其色,五音既谐,有耳者美其声。”王全臣在河州有政声,时任河南知县的河州人评其“前无河州而今始辟河州也”。康熙四十七年,王全臣到宁夏后,兴修水利。修通贺兰渠,疏浚唐、汉二渠,整治渠系管理,百姓称颂。后人为纪念他,在河州城隍庙左与游道亨、张永淑合祠,称“三贤祠”。

(选自《黄河三峡移民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