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冬”
——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掠影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今天的临夏,全州上下全面贯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动员大会精神,早在严冬就打响了这场攻坚战,真是一年之计在于“冬”!
确定目标 立即行动
只争朝夕促调整。入冬以来,临夏县甘做产业调整排头兵,依托6万亩高效节水项目和2234座易地扶贫搬迁日光温室,稳步扩大土桥和先锋等乡镇种植高原夏菜和高原秋菜规模,在漫路、麻尼寺沟、漠泥沟等乡镇打造万亩食用菌基地;在井沟、路盘、民主等山旱乡镇打造百合基地,在莲花、河西等乡镇打造林下经济。
临夏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谋划今年农业工作。计划种植高原夏菜5000亩,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新增西瓜种植250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000亩,1500亩土地已完成钢架大棚建设;计划种植食用菌1000亩,已完成土地流转600亩。
和政县发挥传统优势,发展油菜、中药材、赤松茸、高原夏菜、藜麦等特色产业,目前所需地块已全部落实,配套赤松茸种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康乐县立足资源禀赋,以饲草、中药材、高原夏菜、特色林果、食用菌等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细化任务措施,从1月9日开始对土地流转、暖棚搭建等重点工作实行日进展报告制度,压茬推进工作落实。
广河县计划推广旱作农业36万亩、脱毒马铃薯新品种6万亩。结合旅游线路,在庄窠集、买家巷、官坊3个乡镇推广双低杂交油菜2万亩,在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坡地、荒地种植紫花苜蓿1万亩。三甲集牛羊市场、县城农畜交易市场、牛羊屠宰场等项目选址和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也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动员大会精神,全面谋划,着实行动。
重在实干 打实基础
各县市牢固树立“冬闲人不闲”“一年庄稼两年务”的理念,迅速行动,及早储备和调运菌种、菌棒、基料等生产物资,保证农资所需,确保开春按时种得上。
目前,全州菌种需求量1767万袋,现已生产875.79万袋,协议定购外调891.2万袋;菌棒需求量1.24亿棒,现已生产9727.5万棒,协议定购外调694万棒;基料需求量24.11万吨,现已生产5.53万吨。已建设灭菌室47间,养菌棚426个。
全州保鲜库需求量2.7万吨,已建成1.07万吨。建成食用菌生产线5条(日生产量18万棒),在建3条,预计日生产能力21万棒。
各县市积极组织各乡镇协助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及时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已流转土地33.7万亩。
各县市围绕“牛羊菜果蔬药菌”七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级、分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目前,8县市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1期19888人,其中:开展牛产业培训36期4164人、羊产业培训30期3579人、蔬菜产业培训32期2180人、林果产业培训35期2383人、马铃薯产业培训31期2549人、中药材产业培训26期2200人、食用菌产业培训21期2833人。
这一切,都为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培育新型主体 谋求集约发展
各县市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出去招商与培育壮大本土企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州已引进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27家。
目前,临夏县已与四川蓝田集团、广东海底捞集团等5家域外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正在开展进一步的洽谈对接,物资调拨、制种育苗等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积石山县已与甘肃闽定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关家川乡何家村、刘集乡高李村香菇种植协议;与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居集镇甘藏村、中咀岭乡金昌村赤松茸种植合作协议;与陇南康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小关乡唐藏村羊肚菌种植协议。
永靖县已初步筛选确定有意愿参与的民营企业和种植大户60余家,14家企业已在开展土地流转、地块平整等前期工作。
东乡县发挥百泉马铃薯、前进牧业、伊东羊业、绿百合、九间棚等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实现种养互补、循环发展。
和政县已与上海应梵商贸公司和福建金土地公司达成赤松茸购销协议,确保特色农产品有销路。
如今,临夏大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全面打响,正在向取得胜利的目标蹄疾步稳地全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