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平凉(甘肃)7月5日电 见习记者 莫亚奇 今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甘肃报道组来到平凉市庄浪县实地采访脱贫攻坚情况。
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因地制宜谋发展。通过“三变改革”,合作社运营模式,形成了特有的“庄浪模式”。在庄浪,马铃薯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助力着脱贫攻坚的进程。
为充分发挥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用,2019年,庄浪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15.5156万元,采购脱毒种薯7079.844吨,扶持全县30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6.52万亩。2019年全年重点围绕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重点围绕庄薯3号,庄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生产。
图为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育种情况 莫亚奇 摄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位于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占地321亩,现有四层框架组培检测楼一座120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组培室、灭菌室、洗涤室、培养基制备室、练苗室、病毒检测室、培训室、展厅及监控室,配备组培、监控、培训等仪器设备140台(套)。通过发展,已成为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图为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的养牛场 莫亚奇 摄
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重点发展了优质牛养殖产业。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经营,农户入社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建成养牛场1处,修建牛舍10座,存栏规模600头。据介绍,养牛场由是由县农发公司注资建设,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目前,已经将吊沟村9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优质高档平凉红牛,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图为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的灯笼制作车间 莫亚奇 摄
农民如何脱贫,又该如何增收,是摆在庄浪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在水落镇吊沟村,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个个灯笼整齐排列,这里就是该村的灯笼制作车间。灯笼制作培训简单、上岗时间短,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该村一些年龄较大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据介绍,灯笼制作实行计件模式,这里的村民们一个月最少可拿到2000元的收入,制作数量多的也有拿到5000多元的。实现了村民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