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午后,秋日的阳光照在永靖县三塬镇下塬村。村里去年新建的福民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里,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农户忙个不停。
农户名叫杨培文,是太极镇中庄村的蔬菜种植户。去年6月,他贷款在这里租下了1个育苗棚和2个种植棚,种起了菜苗。 今年夏季,永靖县遭遇连续的强降水天气,导致很多传统种植的农户收入受到了影响,福民源合作社新建大棚里的蔬菜,也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出现不同程度的虫害,但杨培文承包的日光大棚里的菜苗却长势喜人。 “可能是运气好。”问起丰收的原因,杨培文谦虚地说。 其实大伙儿都清楚,杨培文的丰收来之不易。早在几年前,他就是当地最早接触大棚种植的农户之一。 一开始,杨培文尝试着种植设施蔬菜,但蔬菜种植要考虑种苗成本、市场、物流等各方面的问题,收入并不是很稳定,他也一度因为买到劣质的菜苗而颗粒无收。 “地头里刨日子,哪有不苦的?但吃苦是咱农民的本分啊。”杨培文说,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政府想尽办法在帮农民搞产业,少资金有地方贷,缺技术有人教,自己再不使点儿劲真有点说不过去。 “办法都是人想的,既然从外地购买优质菜苗的成本高,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培育优质种苗,提供给本地种植户呢?”走得地方多了,看得企业多了,杨培文的种植理念也慢慢开始变化,注意力开始转向育苗。 为了引进优质种苗,掌握相关的种植技术,杨培文和乡亲们多次前往武威、张掖、银川等地考察学习,县里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杨培文从不缺席。 几年时间里,杨培文不仅引来了适合当地气候和种植条件的优质种苗,还熟练掌握了穴盘育苗、膜下滴灌等种植技术,还试着在家门口带头办起了农业合作社,带着20多户种植户在大棚里“找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