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永靖县山区里的层层梯田,像是铺上了绿色的绒毯。山路蜿蜒,我们前往小岭乡沟滩村晨光小学。
走进校园,老师已经为孩子们铺好了红毯,彩色的风车在微风中转动,发出悦耳的响声。孩子拿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和老师们一起装扮校园,一派浓郁的节日氛围。 晨光小学是一所带有幼儿园和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共有幼儿36人,小学生28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在去年重建以前,没有举办过儿童节庆祝活动。可以说,今年的“六一”,是这里的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儿童节。这一天,让孩子们期盼了太久。 孩子们第一次化妆、第一次穿裙子、第一次登台表演。一张张小脸羞涩中带着兴奋,眼神欢喜而激动。 “今天,我特别高兴。我早早起床,奶奶给我梳了小辫子,到学校以后老师给我化了妆,一会儿,我就要穿着新裙子去跳舞啦!。”二年级学生闵学倩很开心。 “我参加七个节目呢,有不同的服装!我今天穿了新校服,特别期待这一天!”三年级学生杨晓燕说。 上午九点,“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正式开始。升旗仪式、优秀学生发言、一年级同学佩戴红领巾、队旗下庄严宣誓…… 64个孩子,12个节目。他们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11岁。简单朴实的节目,不时引起阵阵掌声。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也没有精致的妆容和时尚的服装,但是孩子们那份认真的态度和卖力的表演让我们深深感动。 “今天,是我第一次当主持人。我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走上更大的舞台。”二年级学生韩瑞表达着美好的愿望。 这个想登上大舞台的小主持人韩瑞是个留守儿童,已经一年多没有见过爸爸了,开朗乐观的她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我们山区路程远,山大沟深。韩瑞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早晚接送。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的表演。”韩端的爷爷韩成法说。 6岁半的孔伟国也是留守孩子,但是这个儿童节,他很幸福。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陪他过节了。 “我第一次参加孩子的六一儿童节,往年我外出打工,今年特意回来和孩子过个六一儿童节,孩子高兴我也高兴。”孔伟国的爸爸孔德胜说。 生活简单有趣,关爱从未远离。节日里,爱心人士姚先生为孩子们带来了新书包和足球、毽子、跳绳等体育用品,勉励他们认真学习、快乐成长,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拿到书包的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赶紧背了起来,有的将节日礼物紧紧抱在怀里。 “这是我第一次过儿童节。爱心叔叔给我挑了个蓝色书包,特别喜欢!一年级学生陈伟国眨巴着大眼睛,这样告诉我们。 …… 下午两点,校园里热闹了起来。山区路远,很多孩子又是留守儿童,学校安排了小游戏,他们在学校里,会比放假回家更快乐。 跳绳、丢手绢、钻山洞、打沙包……孩子们在恬静的生活和简单的游戏中寻找着童趣。对于远离父母的孩子来说,学校是个温暖的家,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兄长、父亲、是孩子们最亲的“家人”。 说起山里的孩子,支教大学生冉沁玲感慨颇深。“山里的孩子,天真纯朴。大多数娃都是五点半起床,走很远的路来上学。我给他们上一堂课,他们会想出更多的新问题来问我。艰苦的条件,培养了孩子们坚强的毅力。” “由于山区地域限制,很多孩子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儿童节。今年,我们早早计划,排练了节目,购买了演出服。上午我们举行了文艺表演,下午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虽然形式很简单,但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也希望我们的付出能让孩子们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努力,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晨光小学校长刘轩说。 放学了,有些孩子的脸上还留着早晨涂的红脸蛋,有些还戴着花环,有些拿着气球想要保存起来,他们大的牵着小的,上山的向右走、下山的向左走。送别的路上, 孩子们对着镜头说出了他们小小的心愿。 我想让爸爸妈妈一起陪我过六一儿童节。 我想妈妈陪着我,还有爷爷,还有奶奶,不要外出。 我的心愿是去北京看长城。 我的心愿是想去动物园看看大熊猫。 我的心愿是能到格尔木看爸爸。 我的心愿是我能够和奶奶,爷爷一家人团聚。 我想去西宁看我奶奶。 我想去水库划一次船。 我的心愿是去北京天安门看一次国庆国旗。 我想去一次刘家峡。 …… 太阳的余晖下,孩子们回家了,大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而我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稚嫩的笑脸、清澈的眼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终有一天,梦想会变成现实,他们会走出大山,走向远方。(记者:司旭华 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