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镇风采 - 正文
【记者乡村行】瞿家庄村:党旗映红脱贫路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07-01 | 浏览次数:15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近日,记者来到陈井镇瞿家庄村,在这里看到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乡村美景图:干净平坦的水泥路旁,绿树迎风招展;漫山遍野的梯田里,百合长势正旺;文化广场上,单杠、踏力器等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全力抓管理强根基、补短板增后劲,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行‘党建+’发展新模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瞿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瞿学保说,不久的将来,群众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瞿家庄村是全县67个贫困村之一,共辖9个社、350户、1242人,其中贫困户157户、607人,2018年底脱贫154户、597人,人均纯收入达6324元,整村实现了脱贫。近年来,瞿家庄村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百合产业为支撑,整合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模式有效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49.6%下降到0.36%。  瞿家庄村党支部把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作为推动全村发展的根本,大力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经常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章党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和党的各项理论政策,健全完善党建各项制度,强管理、聚合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坚持开展主题党日及党员亮身份、做承诺、树形象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处,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陈井镇武装部长郭海文说。  瞿家庄村属于二阴山区,最适宜百合种植。现在,瞿家庄4600多亩层层的梯田里,除了倒茬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之外,留床的百合有3200多亩,全村形成家家种百合、户户靠百合的局面。 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大好时机,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核心抓手,整合各类闲置资源,建起千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千合土特产微店和公众号,实现了线上订单销售。依托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和镇百合服务中心,确定了由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保底销售,合作社自主经营、反季节销售的经营模式,通过打造有机百合种植基地,带动全镇百合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我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元,这里离家近,又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工作时间还可以随时调整,我很感谢村里给我提供的这个打工机会。”4社村民董玉娟感激地说。 “我丈夫在外打工,儿子也结婚了,趁现在还能劳动,我就来这里打工,全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4社村民赵兴霞一家去年种植百合收入了3万元,今年又租了8亩地种上了百合,说起今后的日子,她高兴地合不拢嘴。 记者走进瞿家庄村千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迎面一股百合的清香味扑鼻而来,车间里穿着工作服的妇女们,有的正在给百合削泥土,有的剥百合,还有的正在包装,一片繁忙的景象,记者不禁为她们的勤劳点赞。 “以前种百合,担心丰收了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村党支部积极协调,依托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和镇百合服务中心,保底收购,让我们种植百合没有了后顾之忧。”村民瞿小明告诉记者。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庄“空心化”和农户“空巢化”等农村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后,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有效遏制了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我们瞿家庄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无论是在项目建设还是在产业培育、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中,始终走在前面,在全村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创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瞿学保说。(记者:尹始学 马正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