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寺乡后坪村群众孔令忠依托产业到户扶持项目发展“羊”产业,走上了养殖致富的脱贫路。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是现在年轻人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对新寺乡后坪村精准扶贫户孔令忠而言,每天叫醒他的不仅是梦想,还有他精心照顾的“羊朋友”。 孔令忠忙碌的一天是从羊圈里开始的,从投喂饲料到清理圈舍,日复一日看起来枯燥重复的工作,他和妻子却干得格外仔细。 新寺乡后坪村群众孔令忠:“我是2013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原来大概养了10来只羊,我们家有4口人,也没有去外面打工,就靠这些羊过生活。” 缺资金是孔令忠发展养殖产业最大的难题。2014年,永靖县第一轮产业到户扶持项目启动,让孔令忠看到了发展养殖业增收脱贫的希望。 新寺乡后坪村群众孔令忠:“2014年的产业到户项目,给了一万块钱,我又抓了10来只羊,大概就养了20几只,后来精准扶贫的5万元贷款的项目上,又抓了40多只羊,现在发展到120至130只羊。” 有了资金扶持,孔令忠吃下了“定心丸”,一心一意发展起了养殖业,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家里的十余亩地都用来种植玉米和饲草,收获以后都留作自用,甚至不够用的年月还需要购买。守着这些羊,孔令忠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寺乡后坪村群众孔令忠:“今年肉价也好,一年能卖70只到80只羊羔,大概能收入7万到8万块钱。” 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孔令忠一家从山沟沟搬迁到了现在的安置点。120平米的“大七间”新房宽敞大气,双层玻璃防风又保暖,家具都是新添置的,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又幸福。 手头的活儿都忙完了,孔令忠就坐在火炉前泡一杯茶,一边喝一边同入户的干部聊着今年羊肉的价格。春节将近,肉类市场十分红火,听说羊肉价格涨到了每斤38块钱,孔令忠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口中的茶喝着也更香了。 到户、提升、稳固、持续、振兴、兴旺6轮次产业到户扶持项目带给群众的不仅是资金、政策层面的扶持,更多的是瞄准致贫根因,帮助群众精心制定适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项目菜单”和“项目套餐”,实现了群众“点菜”“掌勺”,政府“配菜”“买单”。(记者:孔维伟 王安杰 褚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