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镇风采 - 正文
【乡镇聚焦】关山党建“三个三”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0-11-02 | 浏览次数:18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关山乡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五个关键点”,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形成了党建引领农村治理、促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夯实三大基础 突出全乡“一盘棋”

乡党委把党建工作作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全面促进脱贫攻坚、有力推进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总引擎,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着眼全县脱贫攻坚大局,突出全乡“一盘棋”,提前谋划、统筹部署,为全乡党建及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着力配强“领头雁”:指导各村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以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动员致富能人返乡、乡机关下派业务骨干、组织培养年轻党员等方式,优化了全乡7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突出模范党员带贫致富榜样作用,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亮三争”活动,要求群众做到的所有党员要提前做到,要求群众遵守的,所有党员要带头完成,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组织生活开展、党费收缴,以及对老党员关怀等纳入党小组小组长日常工作。

注重充实“生力军”: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将农民党员纳入到各村道路保洁、公共设施维护、隐患巡逻等公益性岗位人员队伍。在全面推行“县统筹、乡保障、村实施”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过程中,由村党组织主导,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单元细分设置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推进党务村务、社会服务等事项逐步向网格下沉,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

推进三项工作  大力开展“四抓两整治”工作

为切实保障“四抓两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乡上以南堡村、红光村为试点,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点,在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在乡党委具体安排部署下,各村结合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安全生产等工作实际,着力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下村入户等有利时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为群众搞卫生、系花线、送粽子、送月饼、送棉衣等活动,不断培养广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增进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广“3111”工作法,坚持大小事情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干、村民知,不断提高群众村务参与度、政策知晓度和工作满意度。

积极推进“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竞赛活动:驻乡县级指挥、乡党政负责人、各村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广泛利用“迎国庆、庆中秋”活动、脱贫攻坚“最美人物”表彰奖励大会、“3111”工作法会议等大型活动和会议,集中开展“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竞赛宣讲活动,引导群众算清致富账,了解恩从何处来。突出“村情基本帐”的基础作用,让每一名乡村干部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代言家乡的“活名片”,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更上台阶。

力求三个实效 党建促脱贫

坚持党建工作与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3+1+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统筹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全乡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目前,近250公里硬化路几乎覆盖了全乡每一个村社,铺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的房子;群众四季都能吃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崭新的学区教学楼已经完工,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新建的卫生院办公楼即将投入使用,医保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泛开展的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和致富途径;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关山乡荣获临夏州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

党建带产业: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逐步形成“百合成支柱、药材成规模、旅游强后劲”的产业格局。今年全面完成了百合、党参种植“双千亩”任务,组建成立“关山乡优质党参种苗采购和调运工作临时党小组”,赴陇南全程蹲点采购,共调运党参种苗30吨,春季新种植百合1188.1亩,党参1028.5亩。积极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党参种植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为群众培训党参种植技术。盘活“党建+”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以7家“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将产业模式逐步从种植向加工转变,年加工精品百合200吨以上。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办理工作,为群众办理信用社、农行和金城村镇银行的创业担保贷款357户,贷款总额达4103.7万元。

党建聚人心: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统领,全面谋划推动乡村德治工作,培育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营造村风文明新气象。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休闲广场等载体,举办庆“七一”“迎国庆、庆中秋”等文艺汇演,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活动,倡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脱贫光荣”的思想意识,全乡形成了勠力同心战贫困,再鼓干劲谋振兴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