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永靖要闻 - 正文
同心·同行·同梦
——永靖县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08-16 | 浏览次数:8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盛夏的八月,记者行走在永靖县的城乡阡陌,挂满枝头的水果、一望无际的大棚温室、盛开的各色鲜花、游人如织的景区景点、干净整洁的村舍农路,处处蒸腾着产业活力;干部群众言谈举止之间,透露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工地上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个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一切,生动地展现着永靖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阶段性成效。 

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全县17个乡(镇)、137个村(居),居住着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等12个民族,总人口21.0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89%。一直以来,永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顶层设计、教育引导、典型示范、发展带动“四轮驱动”,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顶层设计:构建创建体系 深化宣传教育
当下,永靖县正举全县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一进”活动,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据了解,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永靖县委、县政府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使命,凝聚创建力量,丰富创建内涵,把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与全县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创建工作格局。“县上研究制定了《永靖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细化创建任务,明确创建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永靖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说。  亭台楼阁、绿树红花、虫鸣鸟叫……提起如意公园,永靖县各族群众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为了深化创建工作,县上将如意公园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环境更优美了,功能设施配套更完善了。景观灯、草坪提示牌、坐椅走廊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民族团结元素随处可见,只要进入公园,就能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融洽。“现在的公园更漂亮了,有很多民族团结的标识,我们在游玩过程中就了解和增长了民族团结知识,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陪孩子在公园玩耍的群众毛耀章说,“团结”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大家必须齐心协力维护好现在得之不易的幸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永靖县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全过程,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如今,漫步永靖城乡,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味道。
典型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促进交往交融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永靖县法院是全县树立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也是被省、州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走进该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板和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该院一手抓审判执行工作,一手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全县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该院时刻关注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在诉讼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窗口文明服务,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深入到偏远少数民族村实行“上门立案”“上门送达”等;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实施办法,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促进了巡回审理、上门立案、假日法庭、阳光司法等便民利民工作深入开展。  在此基础上,该院把审判执行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载体,认真探索、精心打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特色司法审判模式,依法公正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据统计,2018年共受理案件6012件,审执结5681件,结案率94.5%。依法审结大量案件,不仅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创建活动中,永靖县还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三八红旗手”等各种评选活动,在各行各业大力培育和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激励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去年,永靖县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永靖县人民法院等11个单位和26个家庭被省、州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105个单位、47个家庭、38个集体、40名个人荣获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荣誉称号。
产业带动:激发发展活力 助力脱贫攻坚
岘塬镇岘塬村地处黄河边上,风景秀丽。记者来到该村时,文化广场上一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岘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红色石碑特别显眼,村民们正在跳着广场舞,一股新时代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原来没地方乘凉,现在这里干干净净的,不论老的、少的,村民们都愿意来这里聊天、健身、跳舞、唱歌、下棋。”村民芝世繁高兴地说,“大家聚在一起、乐在一起,邻里关系比以前好多了。”  广场旁边是一排整齐漂亮的温室大棚,村民肖怀悦正在棚内检查樱桃西红柿的生长情况。肖怀悦一家曾是建档立卡户,但通过他和儿子打工拼搏,2015年就实现了脱贫。可由于打工的活时有时无,脱贫后的生活改变不大。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面的活也干不动了,肖怀悦就想着另谋出路。2017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大棚,开始种植樱桃西红柿,每年能挣2万多元。“最近这两年,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大家发展的劲头是越来越足了。”肖怀悦说,自从承包了大棚,家里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好。  岘塬村党支部书记芝宝才告诉记者:“为做优做强特色农业,村里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积极争取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二期农业工程,建成岘塬现代农业园区,搭建标准化日光温室110座,鼓励引导群众种植草莓、西红柿、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观光采摘产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建大平台、群众发展小产业的良好局面。同时,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抱团发展,村党支部组建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入社群众达327户,入社率为100%,合作社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新引擎。”  团结是发展的基石,发展是解决贫困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永靖县把创建工作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紧扣“脱贫摘帽”核心目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增收、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技能培训、社会帮扶等一批扶贫项目,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近4亿元实施产业到户、产业提升、产业稳固、产业持续、产业振兴5轮到户扶持项目,大力发展千家万户“小田地”“小果园”“小养殖”“小作坊”“小旅游”等特色产业。特别是今年,面对脱贫摘帽的重任,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振兴的9个配套方案,整合资金7000万元,重点扶持发展百合、黄芪、金银花、红枣、牛羊等产业,受益群众达2.1万多户。同时,把改善贫困村整体面貌作为提高脱贫实效的重要方面,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66公里,硬化村社道路110公里,所有贫困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先后实施了东山、西山、川塬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全县适宜区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先后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34个,搬迁山区贫困群众5200户、2.52万人,实施危旧房改造7134户。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健康扶贫措施,标准卫生室和村医实现全覆盖。去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4.4万人减少到1.4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6%下降到9.14%。 
记者手记: 
从古至今,时间为证,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如今,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凝聚起了永靖县上下的信心和斗志,形成了干部一心干事、拼劲十足;群众一心致富、团结和睦;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