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永靖要闻 - 正文
“铁花”怒放庆盛世 传统技艺绽异彩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8-02-28 | 浏览次数:12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农历正月十二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王氏“打铁花”展演在黄河文化广场举行,绚烂夺目的铁花绽放在刘家峡黄河故道的夜空,令人叹为观止。

“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忽然倾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这是出自诗人张晋的诗《铁花行》中描写古代打铁花时的情景。今天在黄河广场上王氏铸造打铁花展演在这里精彩上演,鲜红滚烫的铁汁和绚丽无比的铁花,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也将永靖王氏打铁花技艺再绽异彩。 “铁花火雨”绚丽无比,近看如泼金撒银、天女散花,远看似金蛇狂舞、闪电裂空,遥望如漫天星辰、红光映天。打花者穿梭在熔炉和花树之间,一棒接一棒,一勺勺滚烫的铁水在王氏生铁冶铸匠人的击打下,化作一朵朵铁花在夜空中绽放,火花飞溅声与观众的欢呼声融成一片,形成一片欢快的海洋。不同的打法和散发出来的花样,表达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红火的美好期望,寄托了增祥瑞、保平安的良好祝愿。 下午4时许,王氏铸造的打花者开始了准备工作,首先把炉火烧旺,然后将装满生铁片的罐子架在火上烧炼,经过1600℃~1700℃高温,坚硬的铁片融化成滚烫的、可以流动的铁水。 在表演正式开始前,王氏铸造的打花者们进行了庄严的祭祀仪式。 晚8时许,表演正式开始。表演者拿着定制好的木板,用坩锅勺舀出流动的铁汁向空中高高抛起,等铁汁落到半空中时,再用木板用力将其击向空中,夜幕下便会出现一幕动人的景象。为了丰富铁花的样式,打花者创新了铁花打法,一是将铁水洒向准备好的铁板上,使铁水反弹形成绚丽多彩的铁花,另一种是将铁水放到特制的旋转机中,形成高速旋转的连续不断的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民间传统的烟火,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这种表演绚丽多彩、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王氏族人说,打铁花的最初目的有三:一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红火,寄托镇宅辟邪、增祥瑞、保平安的良好愿望;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希望生意红火、事业兴旺;三是为了展示生铁冶炼行业的气派,娱悦民众,扩大王氏生铁冶铸技艺的影响。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薪火相传600年,以法器名扬西北五省。先辈工匠们在冶铁铸造辛勤工作之余,逐渐衍生出了“打铁花”这一包含祭祀、祈福、意愿、娱乐的活动,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渐成风俗。 2008年永靖县古城王氏铁器铸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永靖县古城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氏“打铁花”技艺中断了近20余年,近年来,永靖县大力发掘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使“永靖王氏打铁花技艺”这一民俗技艺重现于世,绽放新的光芒。 此次打铁花表演,将集中展现了永靖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昂首迈入新时代,同心谱写新篇章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文图:王安杰 王晔梓 唐仲良 罗宏宏  侯奇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