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眼下正是一年播种季。近日,在永靖县王台镇阳山村上沟沿的一块梯田地里,一台手扶拖拉机正来回忙碌着,六、七个人跟在拖拉机后面将一根根长七、八寸的黄芪迅速插到犁沟里……
王台镇驻村帮扶干部刘尚胜告诉记者,正在种黄芪的是阳山村的贫困户牛录退一家人,他家是去年底新识别的贫困户,计划2019年脱贫。永靖西部干旱山区的王台、红泉、杨塔等乡镇的梯田适宜黄芪种植,是全县的万亩黄芪主产区。
牛录退一家8口人,上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亲,下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牛录退说,他家有十多亩山旱地,以前种玉米、胡麻、洋芋等庄稼,山里十年九旱,收成不好,没有多余的粮食可卖。
“2015年,我开始种黄芪,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去年的5亩多卖了1万多元呢。”当记者问起以前种玉米、洋芋和现在种黄芪那个效益好时,牛录退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1亩地膜玉米年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种黄芪按这几年的最低销售价格算,除去种子、肥料钱等,1亩年纯收入2000多元,黄芪收入是玉米的两倍。
“我们除了种庄稼就是养几只羊,农闲了父母出去打工,我们两口子在家务农照看老人,但一年的收入非常有限。”牛录退感慨地说,“就拿去年来说,一家人忙碌了一年,到年底一算,人均收入才2600多元。” 永靖西山的群众历来就有养牛羊的习惯,牛录退家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家里养着10只羊,去年下半年,县上为他家实施了1万元到户产业扶持工程,他用政府补贴的5000元和自筹的5000元引进了1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今年就要产牛犊了。 “今年我打算再多养些牛羊、多种几亩黄芪,盼着今年有个好收入,可我实在拿不出钱来买牛羊和黄芪苗。”“帮扶干部到我家摸底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的时候对我说,今年,县上对我们未脱贫户要实施2万元的到户产业扶持项目,让我们从20种套餐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菜单,我就选择了‘羊+黄芪’模式。” “选择‘羊+黄芪’模式,牛录退可以不掏一分钱,用政府的1.8万元补助资金可以引进良种羊10只,各增加黄芪、饲用玉米2亩,还配套小型黄芪、饲用玉米加工生产线,另外2000元作为绩效奖励入股到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分红。”刘尚胜给记者解释道。 牛录退高兴地说:“加上我家里养的10只羊,今年我家就有20只羊了,还有1头母牛,滚动发展后收入肯定会不断增加的。” “等种完了地膜玉米和黄芪后,我也要出去打工。”有了政府的2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牛录退的致富信心大增。 像牛录退一样,许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没有发展资金,让他们光有想法没办法。许多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就卡在了缺钱上。 事实证明,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是救急解渴,发展产业的“造血”式扶贫才能开流活源,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从今年开始,永靖县将“2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作为全县未脱贫户“一户一策”工作的核心,按照光伏、劳务、养殖、种植四种产业到户扶贫模式,设计了“种植、养殖、劳务”产业套餐和“合作社带动、协会带动、企业带动”等20种组合“套餐”,供贫困户自由选择,全力打造贫困户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升级版”。
岘塬镇是永靖县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经济林是这里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岘塬镇姬川村四社贫困户姬爱明的承包地里,技术人员正在指导他搭建钢架设施,为矮化密植苹果标准园做准备。 姬爱明的母亲年老体弱,妻子智力残疾,女儿正上初中,他本人前年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也无法外出打工,全家重担落在他一人肩上,虽有3.5亩果园,但都是些老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果子也卖不上好价钱。 和牛录退一样,姬爱明也一心想更新品种、扩大果园,尽快摆脱贫困,就是缺少发展资金。 “今年,县上对我家实施2万元的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我选择了‘苹果’模式,准备栽植3年生苹果苗190株,县上将补助1.8万元,2000元还入股分红,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 在姬川村采访时,县农牧局负责人刘德胜正在指导果农搭建矮化密植苹果标准园钢架设施。刘德胜告诉记者,2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菜单中种植业包括黄芪、苹果、花椒、蔬菜、百合等,养殖业包括牛、驴、羊、兔、鸡等,每个单项菜单都有具体的补助标准,只要资金量不超过1.8万元,贫困户可以自由选择种植+养殖的组合套餐。 据了解,2万元产业到户扶持项目中选择“光伏”模式,到户资金1.4万元、6000元分别入股到县光伏扶贫发电公司和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进行“保底+增值分红、盈利分红”;对有组织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当年务工满180天且收入达到1.5万元的每人奖励9000元;务工超过200天的再追加奖励1000元,每年最高奖补1万元;凡与用工单位签订两年以上就业劳务合同的再奖补1年。 刘德胜说,为贫困户量身订制组合式脱贫“项目菜单”,把单一“菜单”变为组合“套餐”,将扶贫资金“直补”变为“以奖代补”,就是要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305户贫困户选择牛、羊、鸡等模式,601户选择百合、黄芪、蔬菜等模式,171户选择转移就业模式,317户选择光伏扶贫模式,863户自主选择其它发展模式。 项目到户,资金到人,永靖县2万元产业到户扶持项目不仅再次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万元“套餐”也给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增加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文/ 图:罗玉珍 陈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