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永靖要闻 - 正文
永靖县创新模式积极推进“三变”改革 努力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8-04-24 | 浏览次数:8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永靖县立足县情实际、主动作为、聚焦发力,深入挖掘产业优势,科学合理选择改革模式,盘活涉农闲置资源,组建国有农业集团,将农村“三变”改革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新路。

一是整合盘活沉睡零散资源,组建国有农业集团。认真梳理各涉农部门资产,积极盘活沉睡零散资源,整合成21亿多元的优质资产,按照“国有龙头企业(民营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成立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下设4家全资子公司。通过这种组织方式,对闲置资源资产进行集中开发,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解决了“三变”改革中“谁来带动”的问题。 二是选准企业科学经营方向,持续壮大发展实力。始终坚持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先后选派18名公职人员到企业任职和开展技术服务。各行业部门加大对集团的支持监管力度,全力确保农牧集团的科学化、规范化运作。集团立足县内优质资源和市场需求,开展良种培育、饲草加工、农机服务、电子商务、百合汁饮料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2017年,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250万粒、原种25万公斤,草莓育苗30万株,销售玉米种子近40吨;以租赁方式从农户手中承包3000余亩土地种植紫花苜蓿,年产优质苜蓿1200多吨,完成揉丝打包玉米秸秆30多万包,有力带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现了多赢;研发完成刘家峡农商平台,公司阿里巴巴商城已经开始运营;研发出百合露、百合汁等系列产品,并作为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唯一指定饮品,扩大了对外知名度,有效解决东部山区百合价格低迷、滞销等问题;采购130多台起垄覆膜机、深耕机等农机具,在夏秋茬以保本微利的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耕作服务。2017年,公司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三是农村群众全民虚拟持股,利益共享按股分红。通过采取“虚拟配股、按股分红”的办法,打造“股份农民”,把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注册资本的70%按每股3万元的股权配享给全县3.8万户所有农户,其中2.68万户一般户每户配享1股,1.12万贫困户每户配享2股,全县农户共获得4.92万股股份,集团每年提取净收益的30%用于滚动发展,剩余70%向农户分发“红包”,使之成为“股份农民”,全民共享发展红利,实实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建立效益共享机制,集团依托县域内几家千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直销、会员直营、加盟代理、合资经营、订单培训等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草莓、制种等农产品的订单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将农业集团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起来,把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与农户的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连为一体,持续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 四是积极主动对接适应市场,助农增收稳定脱贫。加强与厦门市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双方企业共同出资2083万元,组建成立甘肃黄河农谷农特产品销售贸易有限公司,围绕产业扶贫,重点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优质苗木繁育、饲草加工销售、电子商务等生产经营活动。在厦门、上海、广东等地设立销售市场,开展鲜百合、百合汁等“刘家峡”农特产品销售,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富民产业发展。针对今年秋季百合市场价格偏低、“销售难”问题突出的实际,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利用现有冷链库,在陈井镇、徐顶乡设立百合收购点,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1元的标准,收购成品百合12万公斤,拉动百合价格整体上升,保证种植户增产增收。 五是有效化解农村治理难题,社会效益更加凸显。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一些乡村治理难题迎刃而解。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计划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和永靖县属国有独资企业二者结合起来,按照“三变”模式,成立新的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主的村级股份公司,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至少每年增加5000元以上、农民原有收入不减,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和无钱办事的问题。集团会同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既稳定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又吸引和带动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庄“空心化”和农户“空巢化”等农村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同时,农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促使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有效遏制了农村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现象,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