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全县总人口21.01万人,境内居住着回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89%,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近年来,永靖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创建抓发展,抓好发展促创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手足相亲、血浓于水的良好氛围。
一到傍晚,县城的水景公园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杨桂英女士每天晚饭后都会准时到这里跳广场舞,“我每天哄完孙子就会来这里跳上一会儿,最近刚学了藏族锅庄舞,每天都来练习!”广场上,一群爱好相同的各民族群众不约而同地相聚在这里,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起了欢快的锅庄,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和游客主动参与……
这是该县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把加快发展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首要任务,将实施“两个共同”示范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力争来日让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到政策的福利。
今天的永靖,兰州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折达二级公路、县城至三塬二级公路先后建成通车,一条条崭新的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内书声琅琅,一道道电网延伸到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医院内,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在为各族群众看病诊疗……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见证着永靖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局面。
该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和模范单位创建、军民共建、结对帮扶等活动。目前,全县所有的村、乡镇、机关、学校、企业基本达到了示范标准;9个单位和26个家庭被省、州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105个单位、47个家庭、38个集体、40名个人被命名或荣获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各族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进一步得到激发。
全县上下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使民族团结成为每个人、每个集体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了比学赶超、互促互进的良好风气。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永靖好人”“文明家庭”“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三八红旗手”等各种评选活动,在各行各业选树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激励干部群众争当孝老爱亲、团结邻里模范,争做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能手,大力倡导孝老爱亲、团结友爱的新风尚。积极动员工商界等各界人士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扶残助残等光彩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2800万元。
如今,各民族歌舞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浓浓同胞情早已融化到彼此的血液中。这一幕幕,都记录下了该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2018年10月,该县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联合命名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这里风光秀丽,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全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和黄河三峡被列为全省20大景区的有利机遇,启动实施了黄河水电博览园游客服务中心、太极岛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坚持城景融合发展,先后建成水景公园、如意公园、滨河北路城市阳台、滨河南路黄河花堤、县城亮化等一批景观工程,县城品位不断提升,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集体经济快速壮大,一个个邻里和谐、经济发展、和谐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崛地而起。
“兰州、甘南的游客都喜欢我们这里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自小生长在永靖县的孔女士自豪地说。如今永靖县城不仅环境美了,还吸引了周边城市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山里松柏根扎的深,一年的四季里长青;各民族团结心连心,骨头吧连肉的情深。
……
永靖中学为了增强学生们对地方民俗文化“花儿”的热爱之情,达到传承保护“花儿”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自2015年3月,成立了“花儿社团”,社团由永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魏登贤负责,他注重“花儿”教学研究,并推广“花儿”进校园、进课堂。“我在社团活动和上语文课的时候,都会结合‘花儿’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学生们也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花儿’的表现形式,还能受到启发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友爱。”魏登贤对记者说。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21万永靖儿女将继续守护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片沃土上共同描绘“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
本报记者 马琼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