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日,记者走近群众,采访了解了40年间永靖人民饮食发生的巨大变化。
市民海利英是土生土长的永靖人,说起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还记忆犹新。 市民海利英说,改革开放以前,用粮票吃饭时县上给我们供用的一个月是28斤,28斤是三七分,细粮分7分粗粮占3分。一个月下来我们年轻人吃粮就不够,基本上是吃上20几天这个粮票就完了,亲戚后面可以化点缘,关系好的,吃不上的可以借点,下月还给。那时候吃的种类主要是白面,再一个是玉米面,主要是做发糕,还有黑面的,还有其他杂粮的,城市里就是这样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永靖人民的饮食变得丰富多样,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蛋禽,肉类不再是稀缺食品。人们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的好,吃的健康,各种粗粮也再次回归到了老百姓的餐桌。 市民海利英说,现在吃的这个生活条件越富裕了,因为农产品种类也多了,菜的种类也相当多了,西餐、中餐咱们县城馆子也多了,原来咱们中国没有的现在外国引进来,咱们也要吃上外国的新鲜食物了。 各种餐厅遍布大街小巷,全国各地的特色菜品纷纷进驻刘家峡,重庆火锅小龙坎,六婆串串,小郡肝,川菜巴蜀人家都满足了年轻人的口味。市民的日常饮食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常菜,越来越多的西式快餐,甜品,糕点、海鲜、料理进入了大家的生活,出门下馆子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了。 市民翟文伟说,现在我们永靖人民的吃蔬菜瓜果种类比较丰富,改革开放以前比较单一,以前是凭粮票,凭肉票,现在我们走市场经济,我们用人民币就可以随时买到任何蔬菜瓜果,现在川菜、湘菜这些都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已不再是稀奇的种类,这是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