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正文
小山乡惊艳大亮相
——杨塔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8-12-18 | 浏览次数:13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9月13日上午10点,“圣镜山杯”全国滑翔伞联赛(甘肃·永靖站)比赛在位于永靖县杨塔乡赵山村的刘家峡国际滑翔伞基地开幕。色彩绚丽的滑翔伞驭风而起,蓝天白云与黄河水库水天相映,这一切通过中国临夏网、人民网等省内外各大媒体呈现在亿万群众面前,大家都被西北高峡平湖、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色所震撼,纷纷称赞——小山乡这么奇,这么美! 

谁都知道,昔日的杨塔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这样的大动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杨塔乡打出了创新制度、建强支部、带好队伍的“组合拳”,找到了产业兴旺、富民增收的“聚宝盆”,开辟了一条靠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建强支部、靠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航线”。 
制度强,党委工作更加有力量 
杨塔乡近90%的群众只有初中或小学水平,文化程度不高、思路眼界不宽,干事创业的能力严重欠缺;部分村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不足、政策落实力不从心的问题,始终羁绊着发展的“手脚”,乡党委深刻认识到抓好党建工作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从创新制度入手,猛药治沉疴,通过“三步走”踢开了“绊脚石”。  第一步创新建立《党建指导联络制度》。聚焦村党支部抓党建能力不足的短板,让包村领导担任村党支部党建指导员、1名包村干部担任党建联络员,在全乡推动形成了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建办主任、指导员、联络员、党支部书记6人共同抓支部、联手抓党建的工作格局,进一步靠实了党建责任。  第二步创新建立《党建办主任专项业务会制度》。基于乡村干部党务知识薄弱的实际,注重发挥乡镇党建办主任业务专长,使其通过专项业务会精细化钻研党建、精准化开展培训、经常化指导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第三步创新建立《党建宣传督查制度》。为保证党建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从各站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了党建宣传督查小分队,深入开展党建党务培训、惠农政策宣讲和脱贫政策解读,督导问题整改,进一步推动了重点任务落实。  乡党委凭借制度创新产生的强大合力,有效建立了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党委决策落不到村上、党支部工作浮在面上的突出问题。 
支部强,群众路线走得有模样 
乡党委坚持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当作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战略性战役,集中火力、持续攻坚,具体做法是——  坚持教育培训先行。及时召开动员推进会议,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推动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全乡标准化建设培训会议和4次党建办主任专题培训会,督促各党支部也相应召开了动员培训会,并坚持逢会必学,力求吃透弄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要求。  坚持问题整改先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各村党支部严格对标《手册》和《永靖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培训提纲》规范要求,点对点梳理了不规范、不标准的项目,客观全面地建立了《对标争创台账》,坚持逐项定措施、限期抓整改,不断让标准化工作外化于规范达标,内化于强基固本。在落实村民知情大会和县委确定的“3111”工作法过程中,创新建立了《三议一会一公开一知晓全程纪实》,将支委会提议、专题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全过程、公开公示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每季度由党建指导员、党建办主任、党委书记逐级审核签字,有力促进了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队伍强,干事创业才会有保障 
乡党委积极引导各党支部结合“一户一策”完善落实、到户项目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等具体工作,为党员设岗定责,注重交任务、压担子,大力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能力水平,消除了“能力恐慌”。  注重在平常抓严抓实活动载体。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永靖县脱贫攻坚千日冲锋行动,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要求,着力锻造了一支平时管得住、关键时候站得出的过硬队伍。今年7月,杨塔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乡党委临危不惧、靠前指挥,第一时间组织各村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全力抗击山洪“猛兽”,党员奋战在抢险救灾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7月22日晚22时,瓢泼大雨忽从天降,全乡电力中断,情势万分危急,乡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干部冒雨奔赴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抢险救灾。22时30分,徐湾村吴沟社村民何仲胜家部分房屋倒塌,突击队火速前往救援,淌着过膝深的洪水背出了何仲胜腿脚残疾的妻子和精神失常的女儿,一家人得到了妥善安置,随后又冲进大雨中逐户疏散受灾群众。23日黎明,各村党员突击队依然穿行在四处塌方、泥泞不堪的村社巷道查看灾情、转移群众。此后,各党员突击队一直坚守阵地,奋战到了救灾抢险、恢复生产的最后一刻。
产业强,百姓致富愈发有希望
近年来,乡党委坚持以“党建+合作社”为抓手,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贫困户吸纳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通过将支部建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使群众致富在产业链上,富民产业逐年壮大,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全乡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1.8%降到了现在的7.4%,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全乡逐步形成了以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为龙头带动、以黄芪种植为发展重点、以乡村旅游为特色亮点、以全膜玉米和畜牧养殖为基础保障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引导徐湾村党支部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产业,依托万佛合作社试点推行农村“三变”改革,研究建立与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利益链结机制,辐射带动全乡种植脱毒马铃薯8000多亩,年供应脱毒种薯1500多吨、商品薯1.4万多吨,户均实现增收1.5万元以上。 引导松树湾村党支部大力发展黄芪产业,通过锦程种植合作社带动,建立了400多亩的种植基地和100多亩的育苗基地,配套建设黄芪加工厂,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群众收入。 引导胜利村党支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立足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等优质资源,组建丹霞旅游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乡村记忆馆、傩舞演艺广场、观景长廊、旅游农家乐等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戏)发展潜力,大力开展传承、保护与开发工作,春节期间组织傩舞队赴县城展演。今年5月份,承办了“5·19全国徒步大会”,吸引省内外2万多名徒步爱好者参赛,有力探索了旅游扶贫新路径。引导全乡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结合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提升工程和产业稳固项目,扎实开展“粮改饲”工作,累计引进西门塔尔牛449头、良种羊1388只、肉驴67头,饲料化加工玉米秸秆2.5万多包、2000多吨,形成了“以种补养、种养互促”的发展模式,群众面对满圈的牛羊、成堆的饲草,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新时代脱贫的步伐不会停歇,新征程攻坚的队伍始终向前。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往日的山乡正在悄然蝶变,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图景中,幸福美好新杨塔的蓝图正变成现实。

记者:赵怀斌 山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