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躬身勤耕耘 扶贫显担当——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驻村帮扶杨塔乡五年纪实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7-12-18 | 浏览次数:23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临近水库却吃水困难,背靠景区却吃不上“旅游饭”,这就是永靖县杨塔乡曾经的尴尬处境。由于地处山区,杨塔乡群众不仅出行困难,而且难以充分利用毗邻刘家峡水库、炳灵寺景区的区位优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缓慢。

2012年的春天,杨塔乡与许许多多的贫困乡镇一样,迎来了一个发展史上的春天。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来到了这里的胜利、杨塔两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省公航旅集团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困,解群众之所难,突出“单位驻村建基础促发展、干部帮户育产业增收入”这一主线,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累计6400多万元,为贫困村和困难群众提供技术、信息和项目扶持等方面的扶持,变依赖“输血”为自身“造血”,帮扶工作深受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找准根因,把牢脱贫致富的“方向仪”



驻村帮扶开展后,省公航旅集团公司董事长石培荣带领帮扶干部一次又一次地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发展诉求,直面矛盾和困难,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因,探寻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长远发展的良策,谋划贫困村发展的富民产业。最终确定了与集团公司自身业务优势相结合,以发展炳灵石林旅游项目为依托,带动帮扶村开展旅游业及衍生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培育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培育特色农家乐及绿色养殖、种植业的综合帮扶路径,为全面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找准了方向。同时,集团公司成立了驻村工作办公室,先后选派5批驻村干部蹲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将帮扶村扩大到4个,在杨塔、胜利、徐湾、松树湾4个村派驻处级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集团公司驻地办负责人郭志忠更是长期坚持驻村,全力支持帮扶村的发展。
夯实基础,筑好脱贫致富的“压舱石”
很多时候,贫困就是因为最后的“一公里”,比如路,比如水,比如电。这些之所以叫基础设施,就是因为这是发展的基础所在。你很难想象一个水电路都不通的地方能发展起来。因此,驻村帮扶工作一开始,乡党委政府和省公航旅集团把打通最后的“一公里”作为切入点,为贫困村积蓄发展力量。 要想富,先修路。这理,杨塔和胜利村的村民都懂,可在深沟大山中,村民们又觉得太难了。2012年以前,从杨塔乡到胜利村都是土路,路很窄,仅够一辆三马子通过,晴天路上全是浮土,到雨天就成了泥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改善当地群众出行条件,省公航旅集团投资208万元,协调通畅项目资金364万元,水泥硬化刘白路至马山社道路10公里;投资242万元,硬化胜利村马山至韭滩道路4.8公里,彻底解决了胜利、杨塔、冯沟3个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资15万元,水泥硬化杨塔村杏树咀搬迁点巷道120米,新建小型文化广场1处,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投资10万元,帮助建设杨塔村杏树咀易地搬迁点,彻底解决了9户群众致富难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快速改善既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农产品外销困难这一制约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又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产业,培育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杨塔乡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级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炳灵石林丹霞地质公园和风光旖旎的刘家峡库区都在辖区和附近,并且傩舞文化艺术在这里保存的最完整,这里被誉为傩文化之乡,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之地。长期以来,由于旅游设施建设滞后,这里的群众端着“金饭碗”而不能致富,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无法实现脱贫。

针对现状,省公航旅集团借发展黄河三峡景区炳灵寺旅游业的契机,投资4800万元修建了向阳码头至韭滩岭四级公路11.16公里,新建韭滩岭码头1座,浆砌石护岸600米,彻底打通了旱路游览炳灵石林的陆路通道。投资498.9万元,完成了有2008级台阶的胜利村游步道改造工程,将景区与杨塔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当地百姓融入到炳灵寺景区经济圈。今年,投资42万元,在胜利村牟湾社建设炳灵石林生态停车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傩舞演艺广场,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和场地平整工作,生态停车场年底将投入使用。同时,注重乡土文化传习与保护,帮扶资金14.8万元,在杨塔村建设傩文化村级展览室,完整呈现了杨塔傩舞的风采与魅力。下一步,省公航旅集团将继续加大在旅游扶贫方面的帮扶力度,计划投资50多万元,在胜利村自驾游基地附近建设200㎡的示范性农家乐一座、220㎡的仿古游客观光长廊1处。项目建成后,可为游客提供集观景、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室外娱乐场所,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旅游业,真正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对杨塔乡来说,如果旅游业属于新兴产业,那么种养殖业则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杨塔乡常年干旱少雨,传统农作物主要为花椒、土豆及玉米。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种植业,省公航旅集团投资1.4万元延伸马山社提灌工程输水管道1200米,新建花椒经济林200亩,支持当地群众积极发展花椒经济作物。投资4.2万元,为每户帮扶户调运脱毒马铃薯原种900斤,鼓励群众发展马铃薯产业。投资3万元,积极培育炳灵湖沿岸特色农业,试验型种植黑果枸杞10亩,种植油用牡丹10亩,从景泰调运大红枣接穗3000株,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今年,又投资25万元,在杨塔村建设综合农贸市场1处,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下一步,省公航旅集团计划投资80万元在徐湾村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制种基地1处,投资10万元在松树湾村建设黄芪育苗基地1处100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养殖产业的帮扶力度,投资58万元,扶持胜利村建设联户养殖小区1处,新建彩钢结构羊舍16栋,面积3400平方米,配套建设200方蓄水池1座,水泥硬化道路1公里,调运“陶赛特”公羊10只,先后为胜利、杨塔、徐湾、松树湾4个村配套揉丝打包机8台,引导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投资20万元,水泥硬化杨塔村打麦场1000m2,解决了群众草料揉丝打包、农作物收获无场地的问题。同时,还积极邀请省农牧厅、畜牧厅专家教授为群众讲授马铃薯田间管理、畜牧养殖防疫技术,将科技讲座常态化,有效增强了群众科学发展观念。

通过有效帮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花椒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着力补齐旅游产业发展短板,基本实现了种植、养殖、旅游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助推公益,扬起脱贫致富的“新风帆”



省公航旅集团公司在助推联系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公益性建设。

帮扶资金1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建成胜利村综合服务阵地,设置了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和胜利小学6个功能区块,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彻底解决了服务群众无场所的问题。帮扶资金30万元,配套其他项目建设资金,在杨塔村新建村级综合活动场所1处,建设房屋20间、554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杨塔村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问题。先后投资17万元,为杨塔、胜利村配套路灯85盏,有力改善了村容面貌。帮扶资金9万元,在徐湾村修建文化广场1处,计划硬化地坪900m2,配套体育健身器材。投资2.4万元,为徐湾村和松树湾村配备垃圾桶240个。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2014年投资5万元为杨塔乡中心小学配备了一体化触摸机1台。2016年,注资30万元设立杨塔乡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在全乡范围内累计奖励救助学生23名,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因学返贫的问题。



省公航旅集团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既大手笔谋划大蓝图,也做到真情涓滴到细微处,点点滴滴暖人心。2014年,当帮扶干部听到中建西北分公司的一个施工队拖欠帮扶村11名村民劳务工资13万元时,省公航旅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多方奔走,为老百姓讨回了辛苦钱。每年春节前组织帮扶干部入户慰问,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年来,借着省公航旅集团驻村帮扶的及时雨,杨塔乡的贫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柏油路延伸到村道小巷,一行行绿树带环绕村前屋后,一个个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交易市场、“农家乐”等富民产业蓬勃兴起,农村富、产业兴、生态美,农民脸上洋溢着乐呵呵的笑容。相信到2020年,在省公航旅集团的真情帮扶下,杨塔乡群众一定能够和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王可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