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小农经济”都是广种薄收,产量主要靠“天”,收入只能依靠市场调节,遇到收成不好、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时,“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模式根本无能为力。为不断挖掘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2007年8月,永靖县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应运而生,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由合作社牵头的集约化发展新模式。
永靖县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注册资本7.7万元,现有社员107人。成立以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社员为基础,以“六统一”为手段,辐射带动散种户,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增加群众收入。徐湾村党支部书记董积珍也是合作社的“领头人”,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全村群众,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建立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让全村群众靠着“土蛋蛋”吃上了“致富饭”。
已过耳顺之年的董积珍依旧不断奔走摸索,为优化全村马铃薯种植结构,打造优质马铃薯品牌,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梦”操碎了心。董全良是徐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合作社的带领和自己的辛勤努力,全家已于2014年脱贫,自己也成为了合作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到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来到他的家中,新建的房屋宽敞亮堂,雕花的房梁古典精致,极具地方特色,和计划拆除的破旧老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高兴的表示,从未想过中了多年的“洋芋蛋”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和董全良一样通过发展马铃薯产业增收致富的,还有徐湾村的董吉祥,刚从地里劳作回来的他认真的整理着家中的农具,当他拿出去年小孙子生日和家人一起拍的全家福时,他乐呵的合不拢嘴,告诉我们现在他的生活就像这张全家福一样,过得十分红火。 在去往杨塔乡徐湾村农业试验示范点的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党文清。已经种植马铃薯20多年的他如数家珍,兴致勃勃为我们介绍今年马铃薯的品相。加入合作社以来,通过引进新品种、技术服务和专业知识培训,他种植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一年好过一年。 由于今年永靖县多次出现强降水天气,造成杨塔乡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受灾,今年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群众担心的问题。当他们翻开土地,看到辛苦了一年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都没有收到太大影响时,大家悬着的新终于放下了。 为巩固马铃薯这一支柱产业,继续发掘适宜在徐湾村种植的经济作物,杨塔乡政府与县农牧局积极衔接,于今年5月在徐湾村流转土地,建立杨塔乡徐湾村农业试验示范点,进行中药材育苗试验、旱作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展示、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等试验示范内容,积极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有了马铃薯繁育合作社,群众的种植、销售问题解决了,有了村级产业互助社,发展资金有保障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徐湾村的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了、集约化了、专业化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马铃薯产业链,让广大群众吃上了定心丸,调动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基础。徐湾村党支部书记董积珍自豪的说,按照现在的发展状况,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一定会如期实现。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广大群众观念的转变生动的反映出了永靖县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王安杰 冯荣伟 孔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