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路上的“样板村”
——永靖县城北新村易地搬迁见闻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06-21 | 浏览次数:18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初夏时节,在距离永靖县城5公里以北,一处红瓦白墙建筑风格的富民新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这是国家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安置点。城北新村于2016年5月开始开发建设,包括土地开发、自来水、电力、天然气、学校、卫生院、道路等10多个项目,累计总投资达6亿元,以上工程现已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已搬迁入住180户,正在装饰装修400多户,计划11月底全部搬迁入住。 

永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甘肃省58个连片特困县区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移民重点安置县,移民人口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全州的一半。移民分散安置在全县14个乡(镇)的66个村。近半个世纪以来,部分移民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的干旱山区,生产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难度较大。  为彻底解决这部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该县积极争取国家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举全县之力,对9个乡镇15个移民村的1117户4203名移民进行整体搬迁。  刚从太极镇孔山村搬下来的李海红正忙着在城北新村道路两旁播种花籽。他家是精准扶贫户,得益于永靖县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搬迁项目,2018年11月,李海红一家搬到了城北新村的小二楼居住。两年前,李海红在金昌打工时身体多处受伤,无法干重活。但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靠着他的妻子在兰州打工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拮据。自从搬到城北新村,村上就给他安排了附近公路的绿化工作。如今,住着“小洋楼”,每天还有100元的工资,这让他喜出望外:“以前住在干旱山区,基本是靠天吃饭,而且,曾经的家跟现在简直没法比啊,我受伤之后经常跑医院,拿着钱都打不上车。现在,这里的交通和各种设施很便利,到县城才十几分钟,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等村上扶贫车间建起来后,我就把妻子叫过来到家门口打工挣钱。等我的伤养好了,我也可以出去打工,我们家脱贫应该不是问题了……”李海红仔细盘算着今后的生活。 据村党支部书记崔海洋介绍,为确保广大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特别是建档立卡户能够如期实现脱贫,县上结合实际确定了一系列增收产业,由县农牧集团统一经营城北新村1500亩耕地,打造成以桃子、葡萄为主的高端经济林,实施保底分红政策,逐年逐步提高分红比例。另外,对未脱贫户进行政策叠加,实施光伏产业扶贫,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并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以劳务、乡村旅游和种养殖等方式增加收入。 为了让群众多一个致富门路,村上开发了保洁、自来水管护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66个,有效解决相对弱势群众的增收问题。同时,正在积极筹建扶贫车间,建成后将吸纳妇女劳动力300多人,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有钱挣。 在村委会门前,从王台镇永乐村搬下来的江明丽正在打扫环境卫生,她正是城北新村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家里除了种地,只能靠公公和丈夫去外面打工挣的钱维持,我要在家照看孩子,没有收入。现在,每天把孩子送到家门口幼儿园,就能来这里工作了,这要是以前,想都不敢想。” “前几天,村上还组织培训了钩织老虎手工艺品制作,打完工后,晚上回家还能做点‘小老虎’,一个月下来能做几百个,县上派人来收购,1只6块钱,这样一个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江明丽接着说:“等村上的扶贫车间一开,我打算和婆婆一起到那里打工,到时候我们一家人都有钱赚了。” 在村委会一侧,有一处扶贫超市,里面各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这是村上为群众增收成立的“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农户在超市购买商品都可以入网积分,年底,再用利润率的50%对农户按照配比进行分红。 城北小学、幼儿园里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一部分群众正忙着装修自己的新房子,千亩桃林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在党的阳光雨露下,一座崭新的“样板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焕发着勃勃生机。(记者:马琼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