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扶贫攻坚的新机制、新策略是:一是要全面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3.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部署的“123456”分别指: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三个格外: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4.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2)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3)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4)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5)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6)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5.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4个问题。 7.贯彻精准扶贫要求的“四个明确”是: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 8.党中央提出的深度贫困特征是:“两高、一低、一差、三重”。 “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9.党中央提出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 10.党中央提出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八项具体要求是:一是合理确定脱贫目标;二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三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四是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五是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六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七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八是加强检查督查。 11.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12.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13.每年的“扶贫日”是: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2018年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 14.“两个不掉队”是: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不让一个地区掉队。 15.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三区”);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三州”)。 16.党中央要求扶贫工作五级书记一起抓,指的是:省、市、县、乡、村。 17.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8.“五主五包”责任制是:“五主”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包”为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 19.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工程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0.“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21.“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力量有机结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22.脱贫攻坚中的“两率一度”是:精准识别“漏评率”、精准退出“错退率”和帮扶工作“群众认可度”。考核指标:“漏评率”下降到2%以下、“错退率”下降到2%以下、“群众认可度”提升到90%以上。 23.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是: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24.扶贫开发工作“四个切实”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25.贫困村“五通四有”标准是: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达到“五通四有”标准。即: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通客运、通宽带及电话,组组通公路及连户硬化便道,自然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覆盖,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积累收入。 26.脱贫攻坚“三个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把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作为工作攻坚重点。 27.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三个着力”是(1)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2)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3)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28.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是: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29.“3+1+1”攻坚清零指:清零安全住房、控辍保学、基本医疗和安全饮水及户籍底数摸排核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0.城乡综合整顿整治十大行动指:干部作风整治行动;基层组织整治行动;意识形态领域整治行动;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整治行动;医疗医药领域整治行动;市容村貌整治行动;乡风文明整治行动;社会治安整治行动;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民族宗教领域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