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多个小时的昼夜坚守,他们泥巴裹满腿脚,汗水湿透衣背,熬得红肿的眼睛,凌乱的头发……当洪水来袭,他们挨家挨户组织撤离;当险情出现,他们个个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们就是永靖县坪沟乡罗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
据了解,坪沟乡罗山村是永靖县“7·22”特大暴雨山洪灾害受灾严重的村社之一,全村22公里村社道路严重受损,3座通村桥梁被冲断,导致全村交通中断。 “从7月23日凌晨1点起,罗山村的供电中断,通讯不畅;23日和24日两天,全村与外界一度处于半失联状态。”在罗家沟采访时,我们看到几天几夜没合眼,眼睛充满血丝,嘴角干裂的乡党委书记崇复强正在指导群众生产自救,他对记者说,“7月24日,我们对冲毁桥梁测算得知,23日凌晨从罗家沟冲下来的山洪水头高达24米,水头高出桥面近2米,洪水直接把3座桥梁的防护栏冲断卷走了!” “这次强降雨导致罗家沟发生2处大面积滑坡,农灌和人饮管网多处受损,提灌上水中断,估计人饮供水只能坚持一个星期左右。”7月29日,记者在罗山村罗家沟采访时,罗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沈发贵告诉记者,此次暴雨灾害冲毁农田60.2亩,淹没农田1400余亩,660多头只牛羊死亡或失踪,受灾农户有320户。 灾害发生后,罗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大家分头行动,分组展开应急处突抢险、道路抢通、险情排查、滑坡检测、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及时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在卜正俊的家里记者看到,持续5个多小时的大雨形成的山洪从他家堂屋后面地下穿过,在堂屋右侧院墙跟冲出一个长3米多、宽1尺、深1米的长槽,院子里堆满了一尺多厚的淤泥。房屋地基明显下陷,堂屋后墙的裂缝口粘上了白纸,可随时观察以防险情再次发生。 洪灾也导致王玉民的家里大量灌进泥水,院子里的淤泥厚度达到一尺左右。“我62岁了,老婆常年身体不好,我们两个人没办法铲这么多的淤泥。好在前两天乡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干部组织了十四五个人来我家,用三马子拉了十几趟。”王玉民说话时泪水在眼中闪动。 县上第一时间组织道路、电力抢修队冒雨连夜抢修罗家沟通往外界的道路。经过连续两天的抢修,到24日晚,被水毁的3座桥梁全部抢通,供电和通讯恢复正常。 在受损最严重的道路、房屋、水渠等抢修现场,崇复强一边向干部群众询问抢修进展,一边给记者介绍说:“灾情发生前,根据雨情预警信息,我们及时到村值班值守,连夜查看和报告雨情灾情。23日凌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所有人员到位,明确工作职责,成立指挥部、应急处突组、道路抢通组、灾情核实统计组、医疗救治组、生产自救组和地质灾害监测组。” 包村干部罗宏来告诉记者,7月 25日通往罗家沟的通村道路抢通后,县交通局抢修队又赶赴砂子沟抢修被毁道路,当时罗家沟被暴洪冲刷成沟壑纵横、坑洞密布、多处滑坡的通社道路和多条农路还未抢通,也没有一辆抢修机械设备,当时已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沈发贵急了。 罗宏来说,沈发贵是坪沟乡帮扶单位刘家峡水电厂派驻罗山村的工作队长,他立即向刘家峡水电厂汇报罗家沟的灾情和困难。刘家峡水电厂立即派遣1台大型装载机前来支援,同群众一道填沟筑壑,填坑补洞,清理滑坡,修整农路,为群众及早开展生产自救打通了道路,争取了时间,鼓舞了信心。 截至8月1日,罗山村水毁道路便道已全部打通,县水利部里正在对罗山村上水管网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将尽快实施水利修复工程,确保群众吃水和农田灌溉不出问题。 (文图:罗玉珍 范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