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两学一做”纪检监察 - 正文
干群“百合”好
——陈井镇瞿家庄村党建助脱贫工作侧记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05-13 | 浏览次数:20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雨后的永靖县,平添了许多新绿,广袤的东山三个乡镇,层层梯田里,墨绿色的百合长得正起劲,散发出淡淡的香味。5月8日,记者来到被人们称作“百合村”的陈井镇瞿家庄村。

“一切为着百合忙,一切围着百合转!”在村委会里,该村党支部书记瞿学保一边指着冷库,一边告诉记者:“你看,大型的百合冷库由于下雨落下了工期,此时正在加紧施工;这几天,为了20多吨的百合订单,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工包装;还有百合市场、百合广场建设,都时不我待……” 人们都说“世界百合在兰州,兰州百合出永靖”,瞿家庄村梯田都在海拔2300-2500米之间,属于二阴山区,最适宜百合生长。采访中,年近古稀的瞿继友告诉记者:“我们是百合世家,祖祖辈辈种百合,种出了大名声。传说200年前,我们祖先种的百合是朝廷贡品。” 如今,瞿家庄村的人都说,百合是他们的命根子。在瞿家庄4600多亩层层的梯田里,除了倒茬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之外,留床的百合有3200多亩。350户瞿家庄人,形成了家家种百合、户户靠百合的局面。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每亩百合种植成本约5000元,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三年后收获,平均每亩地收入2万元以上。从2014年开始,瞿家庄村的建档立卡户每年都在扩大百合种植面积,到2018年,百合开始大量出售,群众也因此增加了收入。2019年,百合产值超过700万元以上,户均超过2万元以上。2013年,瞿家庄村建档立卡户160户,现在,未脱贫的只有3户,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49.6%降至0.81%。 正是因为百合产业,他们走上了脱贫之路,每一个村民说起百合,一种幸福感挂在脸上,瞿家庄村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合村”。 今天能成为百合村,不少村民由衷地说——我们有一个好支部,大家都说,我们的支部和百姓“百事”都能合得来,群众喜称村支部为“百合支部”。 “以前种百合,心里担心着,一是担心苗子有问题,成活率低;二是担心管理跟不上,产量低;三是担心百合丰收了,卖不上好价钱……”村民瞿小明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永靖县东部山区群众守着这么好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强有力的种植、管理、销售作支撑,走不出贫困的怪圈。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中,该村村支部把脱贫的目光盯在了百合产业上。看准了目标,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村支部积极落实省州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群众一心一意发展百合产业。 2015年春天,大片的农田还没有下种,永靖县扶持百合产业的政策开始落实。全县制定出实施“1万元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扶持项目涵盖养殖、种植、技能培训等20项。扶贫大菜单供贫困群众的自由选择,政府便将1万元项目资金打入贫困户“一折通”上。 瞿家庄村群众选择了种植百合。许多村民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干部帮助他们科学种地、出售产品,县上还要补助1万元的扶持资金,大家就下定决心种上了百合。 辛勤的劳动换来丰厚的回报。2018年,大家的百合都卖上了好价钱,户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李玉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贫困户了,以后也不可能返贫,因为12亩的百合就是我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保障。” 和李玉兰一样,全村所有的建档立卡户在政策的扶持引导及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种起了百合。 2018年5月,瞿家庄村在原有百合产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由村“两委”出头又注册成立了永靖县千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任监事长,现有入社群众287户,入社率达到了100%。 对参加合作社的贫困群众来说,大家都尝到了甜头。有村党支部在,每一个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百合卖不上好价钱了。瞿向梅对记者说:“村支部积极协作,依托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和镇百合服务中心,确定了由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保底销售。” 合作社把农户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和各项公益事业,实现“一切工作归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和公信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千合合作社共收购百合60吨,县农发集团以每斤高于市场批发价0.5元的价格保底销售30吨,盈利3万元,剩余30吨正在包装待售。同时,村上投资6000元注册了千合土特产微店和公众号,实现了线上订单销售。 今年,村上争取到世行项目资金178多万元,正在修建300吨冷链库、加工车间、库房、办公室,并配备小型冷链物流车、篮子等百合生产加工的各项设施设备,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强保障。 这个合作社因为有党建作保障,效益明显。瞿家庄村的群众高兴地说——干群“百合”好,小康路上大步跑! 记者:赵怀斌 张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