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两学一做”纪检监察 - 正文
董吉恩:把群众当亲人 用真心换民心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05-24 | 浏览次数:18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自到关山乡工作的第一天起,董吉恩与乡亲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充满了真情,用不变的工作作风换来的是“金不换”的好口碑。 

关山乡红楼村村民王秀兰是董吉恩的帮扶户,两年多来他们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当听到董吉恩去世的消息,70多岁的王秀兰失声痛哭,她告诉记者,在她心中董吉恩比儿子还要亲。 关山乡红楼村村民王秀兰:“说实话董乡长是位大好人,对我们困难人确实很好,我这两天才听到他离世的消息,我和我儿子都说太可惜了。他每次入户时先到我家来看望我,来了问候我的病怎么样了?我的心里感觉他比儿子强。” 2017年4月,董吉恩调任关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后,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018年红楼村红蒜丰收但却遭遇滞销,面对堆积如山的红蒜,董吉恩可谓操碎了心,他一边多方联系销路,一边动员乡镇干部利用微信朋友圈帮助村民销售红蒜,一段时间售卖关山红楼红蒜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靠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前前后后帮助村民卖掉了近万斤蒜。 关山乡红楼村村民张辉林:“去年董乡长知道了我们的红蒜卖不出去后,就帮我们把红蒜卖掉了,卖出去了四五百辫子,卖了4千多元。他还指导我们种百合,给我们帮了大忙,我们很感谢董乡长。” 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为落实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他跑企业下车间,找亲戚托朋友,想方设法帮助“穷亲戚”在家门口就业。他始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夙夜在公,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关山乡红楼村村民张强林:“我们的董乡长走的太急了,不知道他住院的,如果知道我一定会去看望一下他。前半个月他还来看望我们,几天后就去世了,也没机会看上最后一面。” 把群众当亲人,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生动体现,也是共产党人任劳任怨、拼命工作的动力源泉。焦裕禄曾深情地对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杨善洲认为“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董吉恩以最朴素的方式继承和弘扬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和优良传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冲锋在前,用生命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记者:张兴 汤雯琛 陈亚庆 冯荣伟 王晔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