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力打造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旅游名县 - 正文
黄河化石论坛在永靖县举办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9-11-06 | 浏览次数:19次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 A +





11月5日,由中国化石保护研究创新战略联盟、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指导,永靖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黄河化石论坛在永靖县举办。

原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司长姜建军,原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国化石保护研究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玉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参加论坛并发言。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自贤在致辞中说,二十年前,甘肃省地勘局古生物研究中心李大庆博士经考察研究,在永靖县太极湖畔发掘出了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这一地质遗迹以其保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种类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是极其宝贵、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之后又相继发现了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以及鸟类足迹化石等地址遗迹。二十年后,又在关山乡发现了新的恐龙骨骼化石,把古生物化石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一直以来,永靖县高度重视化石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强化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四天,相关专家学者将围绕“化石保护与利用”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对于传承黄河文明、提升文化品牌、彰显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副县长石克政主持论坛,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甘肃省内外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的60多位专家学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文旅厅相关领导,省、州、县化石管理单位负责人,中央、省、州媒体记者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上,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汪筱林作了题为《不同自然环境下化石的保存状态与保护措施》的报告,甘肃省地质博物馆主任彭措作了题为《甘肃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探讨》的报告,原四川自贡博物馆馆长彭光照作了题为《新型纳米保护材料在化石保护中的作用》的报告,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冯伟民作了题为《博物馆在化石保护中的作用》,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作了题为《刘家峡恐龙足印群的初步探索》的报告。(记者:侯奇志 孔令洲 冯荣伟 范相英)
分享到: